习惯养成|隐形的差生,多数来自这种家庭~

2019-07-04 11:52:05  浏览:576  作者:管理员

广告banner.png


01.jpg

无意间浏览网页,点开了一个推送视频,标题为《文化人和武夫的区别》,看完之后才发现标题和内容神吻合:


内容是一段经典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节选,关于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前的情节:


三人相谈甚欢,关羽握住刘备的手激动的说:


“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

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

择主之臣,得遇明主,

关某平生之愿足矣。

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

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

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听完,立即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刘备甚是感动,关羽接续表决心: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

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听完,又立即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此刻关二爷补充一句:


“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飞听完,第三次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看完之后,突然觉得莫名喜感,连着刷了两三遍。我甚至怀疑张飞根本没懂关羽说啥,只是要刷下存在感,就赶紧跟着学了。


不过心里面也在暗暗想,幸亏张飞性情豪爽,又武艺超群,否则跟这些博学多才,出口成章的人相处,多多少少也会有些窘迫吧。


其实,这也影射出不同孩子的人生之路和他们长大后的状态。


7.20.1.jpg


02.jpg

现在身边有很多父母,而对于是否让孩子上特长班、要不要让孩子上幼衔小,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我都会给出一个从我自己角度出发的建议:


“要是家里有条件,而且孩子也不抵触,参加一下挺好的。”


也有父母听到会犹疑,


“让孩子有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好吗?”


“数学语文早晚学校都会教的,我也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多少分,差不多就行”


“小学没什么关系,就是玩,他初高中好好学就够了”……


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道理,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孩子健康成长更重要。


但是,什么都不学,无忧无虑玩到小学、初中之后,孩子真的就能快乐吗?


以为自己的经验和我所见过的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不是这样。


7.20.4.jpg


那种什么都比不上同龄人,每天被老师重点“辅导”,被同学说差生的感觉,绝对没有成绩优秀,知识面宽,有一些特长,能在同龄人中做意见领袖的感觉好。


这不是我们父母给不给孩子压力的问题,也影响到孩子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相信我,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比同龄人差,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考试中成绩落后。


父母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些学业、技能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比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7.20.5.jpg


03.jpg


很多孩子们天性是活泼的,好学的,聪敏的。


但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很可能因为一时间的错觉,而误以为孩子想要的是毫无压力的放松,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任性,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而一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7.20.6.jpg


很认同罗兰的一句话: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孩子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当然有爱、有耐心、有尊重,也许还有巧克力、有棒棒糖。


但是多数孩子们长大后,都会后悔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坚定的支持。


7.20.7.jpg


他们不想懒惰的,一事无成的度过自己学习的黄金年龄。


他会想成为更强的人,想让自己的天赋被发现,被培养,想去过更好的,更有选择权的生活。


也许现在孩子们还没有强烈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还太小,还是未成年人,还不够有能力解决自己想和做之间的矛盾。


但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变得更有知识,更见识,更有礼貌也更加优秀。


当他有一天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对自己的生活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会非常感激这一路上,你给过他的那些温柔而坚定的教养。



青枣读书——帮孩子爱上阅读,我们是专业的

有依有据.png


★1、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记忆特点,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用15分钟讲解中外小学生读物、名著、科普读物。

1.png


★2、用形象丰富,情节精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打开孩子对“书”的好奇心。

2.png


★3、只用20%的趣味画面吸引孩子,让孩子有更多听和用脑理解的时间,以练习阅读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3.png


★4、既保留原书经典的风格,又结合了各个年级所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

4.png


★5、把产品分成“故事演绎”、“家长导读”两部分,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为广大家长分析作品价值、写作风格、写作背景、思想价值等,以方便家长陪同孩子共同交流书籍内容与心得体会。

5.png

爱心.png


广告banner.png


扫码关注青枣读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png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