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改病句5大难点详解,让孩子一次了如指掌!

2019-07-04 13:56:36  浏览:594  作者:管理员

广告banner.png


修改病句不仅是我们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题型,在我们平日的对话过程中,我们也会犯一些语句上的错误,需要我们不断地修改。


01.jpg


句子成分残缺

 

❖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句(1)缺主语,


句(2)缺谓语,


句(3)缺宾语,


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02.jpg

 

    词序混乱


❖ 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03.jpg


重复啰嗦


❖ 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例如:“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在这类句子中,有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04.jpg


前后矛盾


❖ 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所以在修改的时候,确定意思后,删掉其中一个,就好了。


05.jpg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

 

例如“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    才”或“只要    就”才能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06.jpg


方法技巧小结

 

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许多病句只要弄清楚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病句也就修改好了。

 

例如:“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读了句子之后,想一想: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加上主语“同学们”或“大家”,这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句子也就改对了。

 

第二步,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例如:“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这个句子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第三步,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

 

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只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例如:“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 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如果改成“这苹果的味道很香,吃起来很脆。”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

 

 

 


青枣读书——帮孩子爱上阅读,我们是专业的

有依有据.png


★1、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记忆特点,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用15分钟讲解中外小学生读物、名著、科普读物。

1.png


★2、用形象丰富,情节精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打开孩子对“书”的好奇心。

2.png


★3、只用20%的趣味画面吸引孩子,让孩子有更多听和用脑理解的时间,以练习阅读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3.png


★4、既保留原书经典的风格,又结合了各个年级所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

4.png


★5、把产品分成“故事演绎”、“家长导读”两部分,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为广大家长分析作品价值、写作风格、写作背景、思想价值等,以方便家长陪同孩子共同交流书籍内容与心得体会。

5.png

爱心.png


广告banner.png


扫码关注青枣读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png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