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火,想教好一个孩子,到底有多难?
最近影视明星黄晓明的“霸道总裁理论”在网上火了,“听我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等名句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明言明语”。
这股风也传到了家长界,就像今年暑期档电视剧的《小欢喜》,很多网友看了都一致认为:虽然结局很好,但剧中妈妈的教育方式仿佛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甚至说,这部剧就像监视了自己被父母严厉看管的生活。
说到底,这部剧能如此引起共鸣,完全是因为剧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和“海清”饰演的“董文洁”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完全就是现实生活中众多爸妈的真实写照,根本不需要打草稿,生动刻画出中国式父母的家庭日常。
教育≠强制
在剧中,一号妈妈“宋倩”打着“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幌子,让孩子沿着制定好的人生轨迹前行,只要孩子稍有反抗,就会使出各种必杀技,软硬兼施。
女儿英子喜欢天文,妈妈则认为天文爱好对学习成绩根本就不会有帮助,禁止女儿去天文馆;女儿的房间是360°无死角监视,她自己辞去了物理老师的工作,一门心思放在女儿身上。自认为是天底下最感人的母爱,实际上却成为了全包围式的“控制”。
“宋倩”的例子,让我想起那句很经典的话: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别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目标和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把“这都是为了你好”“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作为让孩子强制性听从命令的杀手锏,却很少考虑过,孩子这样做,是否心甘情愿。
父母常常把“爱”和“听我的”混为一谈,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心中,他真正想做的事,也许不是被规划好的一生,而是在自己面对了很多事情后发自内心的自我判断与抉择。
嘶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说剧里妈妈宋倩的做法欠妥,那二号妈妈董文洁更接近现实中的父母,儿子学习成绩不好,除了嘶吼咆哮,没有正确的引导,认为孩子哪都不行,打架倒是门儿清。
看到这段,我们仿佛看到各位爸妈晚上接孩子的情景,在学校惹了事儿,先是一顿嘶吼,孩子上课不认真,不听话,爸妈就一顿教训,但关键问题在于,爸妈的一顿教训,孩子不但没有听进去,反而对父母的教育产生了反感,烦躁。
有时吼叫、斥责、甚至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起到一些作用,但依照长期来看,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脾气暴躁,没耐心的等不良影响,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与其期待孩子成长
不如选择当下陪伴
与前两位妈妈的“控制”和“嘶吼”不同,三号妈妈“刘静”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更容易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她知道孩子心里埋怨自己的疏于陪伴,所以从来不强求孩子,反倒在孩子不经意时给予家的温暖。当儿子和父亲吵架时,会马上让孩子和爸爸都冷静下来,并指出孩子的错误。既没有插手父子之间的感情,也没有包容孩子的过错。
记得有一段很印象深刻,在得知妈妈刘静得了癌症后,儿子也剃了光头,愿意陪妈妈一起渡过疾病难关。
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式。就像刘静,用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让孩子学会了长大。
世界这么大
何必盯着鸡毛蒜皮
《小欢喜》让我们意识到,孩子最顺利的成长路往往伴随着父母理智的陪伴。
从妈妈“刘静”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父母的视角不同,会影响孩子对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盯着小事不放,换个角度,放开格局。孩子的成长史就是认识世界的探索史,父母带着包容心的陪伴,科学智慧的引导,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认识世界,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认识世界,在书籍中感受更广阔的的人生。
当然,静待花开不等于放任自流。理智的引导,科学的教育让孩子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孩子在成长路上,有明确的规划和判断,才是每个父母的殷殷期盼。学会长大,请从手边的书籍开始。
青枣读书——帮孩子爱上阅读,我们是专业的
★1、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记忆特点,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用15分钟讲解中外小学生读物、名著、科普读物。
★2、用形象丰富,情节精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打开孩子对“书”的好奇心。
★3、只用20%的趣味画面吸引孩子,让孩子有更多听和用脑理解的时间,以练习阅读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4、既保留原书经典的风格,又结合了各个年级所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
★5、把产品分成“故事演绎”、“家长导读”两部分,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为广大家长分析作品价值、写作风格、写作背景、思想价值等,以方便家长陪同孩子共同交流书籍内容与心得体会。
扫码关注青枣读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