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孩子的幸福人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伯特兰·罗素所著的《幸福之路》,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成为最重要的幸福源泉之一”
可在现实中,父母和孩子的关注十有八九成了双方的不幸之源,这种情况是无奈的也是可悲的。当考试成绩成为了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时,随之而来的就是铺满整个童年的压力。
“考不好就不能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一生就完了,你永远都不会幸福。”什么是幸福?
所有人似乎都明白,但又都说不清楚,或者是各执一词。
在我看来,就像《幸福之路》所写:“幸福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安逸,只有在平静的环境里,才存在真正的快乐。”
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关键
我观察过很多幸福的孩子,或者说一个幸福家庭的孩子,发现他们往往不是班里尖子生。
但都拥有的一个共同点:喜欢阅读,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阅读,平时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整个家庭教育是无压力且安逸的。
从专业上讲,小学是通识教育的初级阶段,爱学习的学生往往有两种偏重。
一种是重文科,平时喜欢阅读,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第二种是重理科,做题广,逻辑思维严谨。
其实偏重于哪一点都是正确的,第二种孩子往往是班里的头几名,而且会被人说“很聪明”。
偏重于第一点的学生可能成绩没有多拔尖,但是在诸多名著里接受了很强的“挫折教育”和“励志教育”,比如《城南旧事》,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书籍使孩子认知世界,认知生活,通常逆商很高,不怕打击和失败,能在困难中找到办法。
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成绩很好,而且在班里担任班干部,但这种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可能会走向极端,甚至有的会一落千丈。为什么?
初高中阶段,孩子会步入青春期,有很多孩子在性格上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些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会想不开,尤其逆商不高的孩子,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叛逆、厌学、网瘾、自我封闭等。
媒体上经常有报道某某青春期的孩子受不了挫折和压力走上了轻生的道路,是亲人两行泪,读者叹心头。
但如果是从小就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们提前就看了很多别人的挫折和名家的人生见解,等到挫折降临自己身上时,不能说完全抵消,但肯定会增加他们的抵御力。
最重要的是,书籍是人类智慧和优秀价值观的结晶,尤其是小学生所看的,无一不是正能量所加持,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是潜移默化,且日积月累的。
爱阅读的孩子,大都是爱生活、爱父母、爱朋友的,嘴里也说不出什么歪的邪的。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项,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这一生中活得很快乐。
不论他的成绩好坏,他的工作是不是能挣很多钱,但他都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
阅读为帆,航向幸福之路
几乎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大大小小挫折和失败早晚会来临。是倒下之后的重振旗鼓,还是逆流之中的随波浮沉?
杨振德的金句:“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的人生要走哪条路,能走多远,但最起码的,可以引领他飞得更高。
说回主题,人生的幸福之路不是上了哪个好学校,找了什么好工作,而是能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始终保持正能量。
很久之后的一个下午,孩子坐在窗前,咖啡、书籍和阳光。当他合上了书站起身来,将会继续用微笑来面对生活中的精彩及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