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各地高考作文看阅读的重要性:没有阅读能力,只会远离高分!
2020年高考结束了,虽然高考因为疫情,被耽误了一个月,但是该来的总会来临。
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一次高考,7000余个考点,40万个考场严阵以待,为1071万考生保驾护航。
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题就上了热搜。近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作文题都呈现出了越来越强的“文学性”和“哲理性”,对学生日常阅读能力的考察逐渐成为了重中之重。
“没有阅读能力,只会远离高分”
阅读风向:历史文化。管鲍之交,是春秋时期重要典故,很多人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会接触。齐桓公知人善任,敢用对手的谋士;鲍叔无私举荐,甘做助手;管仲才华横溢,三人合力成就了霸业。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可能需要花大量时间审题,甚至读不懂。
阅读风向:提升素养。对时事的关心、胸怀世界的同理心,是培养孩子长期阅读的结果。有一年陕西省高考状元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我从在小学学会看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
阅读风向:多元阅读。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理念从以往着眼于字、词、句,逐渐转变成整体化的学习。这就要求孩子广泛阅读,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接触到不同内容,相互比较、整合,理解文章与文章、文章与人生的联系,而不是只读同类的、教材中要求的篇目。
“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专家解读今年高考试题出题思路”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素养、能力、水平为考查基点,侧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而这六大能力,综合起来,就是阅读能力六大要素。
其实,不仅仅是高考作文,整个语文、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物理,所有学科,都会越来越着重考察基于各学科阅读能力而形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读今年数学高考题目时,就提出今年的数学考试题目强调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些与阅读能力六大要素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也正是因此,体现了阅读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体现了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即阅读力就是学习力,阅读能力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轴和核心,阅读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应对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仅仅是高三恶补课外阅读是完全不可行的。阅读能力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婴儿出生开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持续不断地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才能关键时刻获得最佳发挥。实际上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在高考应试能力,还能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用无穷。